隨著物聯網產業、技術和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工廠、交通、橋梁被廣泛連接,并通過IoT平臺逐步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匯聚以及可管可控,逐步形成一個全新的萬物互聯時代。且在新一代AI技術的驅動下,讓萬物互聯逐步向萬物智能演變,物理設備不再冷冰冰,而是具有感知能力,擁有生命力。
作為未來三十年科技發展趨勢,物聯網已經吸引眾多重量級玩家加入,而以中美企業尤為突出。繼中美互聯網后,物聯網領域也極有可能形成中美稱霸的格局。放眼全球競,在這一場爭雄中,以亞馬遜、谷歌和阿里云、華為成為焦點,巨頭們在各自優勢領域,推動產業發展,使得物聯網應用落地各行業。
早在2015年,亞馬遜就推出物聯網應用平臺AWS IoT,可以讓聯網設備輕松且安全地跟云應用和其他設備進行交互,以及通過Echo和Alexa綜合布局,成功撬開了美國家庭入口。
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進入美國千萬家庭有關,占據了美國69%的份額;有超過上萬種智能設備可以通過Amazon Alexa進行交互,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同樣,云服務高速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營收高達54億美元,增長49%,全年有望帶來200億美元營收,在和微軟、谷歌競爭中,亞馬遜依舊占主導地位。
受益云服務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亞馬遜市值瘋漲,不斷刷出歷史新高,如今市值高達8125億美元,僅次于蘋果公司,是全球第二大企業,繼而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個人財富超過千億美元,甚至有華爾街分析師表示,亞馬遜市值有望突破萬億美元,而圍繞Alexa打造智能家居生態圈和云服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則是推動亞馬遜市值超越蘋果因素之一。
對于谷歌這樣著迷于科技創新的公司來說,進軍物聯網是一道必選題。其中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一是2014年谷歌以32億美元的高價收購家用聯網裝置新創公司Nest Labs,不僅正式進軍智能家居領域,同時也讓家居市場再次爆發起來。二是繼2016年谷歌在I / O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推出Android Things物聯網平臺之后,在2018年谷歌年度開發者大會前夕,這一平臺從Beta版走向了正式版。
可以說谷歌從硬件到軟件,都做好了進軍物聯網的準備。雖然近期幾個物聯網項目在剝離成為Alphabet旗下獨立子公司運營后都陷入困境,但是在谷歌強大的創新能力之下,結合其在AI、無人駕駛等典型物聯網應用絕對領先的地位,其在物聯網市場的未來表現,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018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IoT成為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后阿里巴巴新的主賽道,依托在云計算、IoT、AI技術優勢,阿里云構建龐大的物聯網生態體系,可提供云、邊、端一體的協同計算服務和AI能力,完成了1朵云、2個端、3位伙伴、4大領域的“1234”布局,并賦能各行業。
至此,阿里云推出了全新的物聯網平臺、智能語音等服務。事實上,阿里云早在2014年就開始啟動物聯網研發,在技術和生態有多年的積累和探索,如今,阿里云全面邁入物聯網,目前在城市、生活、制造、汽車四大領域重點發力,打造了包括無錫鴻山、萬科地產、美的地產、雅居樂等眾多落地案例。目前,阿里云已經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平臺設備商,有數百家大型企業。
如用物聯網驅動中國制造2025,先后為鑫光伏、天合光能、協鑫集成、徐工集團等大型制造企業提供服務;如在利用物聯網加速數字城市建設,在無錫鴻山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物聯網小鎮,通過城市物聯網平臺,公交車、路燈、井蓋都已經實現互聯互通,一個智能的小鎮初露芳容,此外阿里云還與東方明珠合作,助力上海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
阿里云的優勢在于全面的生態布局,從底層芯片到通信協議再到IoT應用,阿里云打通了物聯網應用的所有環節,并引入各類生態伙伴來共享技術紅利。如開源的物聯網操作系統Alios Things,可讓傳感器、芯片開放、便捷接入阿里云Link物聯網平臺,同時可提升開發者的IoT應用開發效率55%以上,大大加速了物聯網普及。
這背后的核心是阿里云的計算和AI能力,如今,阿里云Link物聯網平臺可支持億級設備全球接入,并提供多語言語音AI交互能力。
因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以及在物聯網方向大展身手,最近2年,阿里云的估值從390億美元一路飆升到670億美元。而在世界杯比賽期間,預計全網70%的世界杯直播流量都跑在了阿里云上。
華為在智能手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但全球智能手機放緩也是各手機廠商面臨的實現問題,至此,紛紛在手機以外尋找突破,戰略核心開始向物聯網延伸。
雖然物聯網場景很美好,但涉及到太多跨品牌、跨平臺、跨設備之間通訊,貫穿所有物聯網設備所需要各平臺和解決方案互通為基礎,才能使物聯網得以實現,于是作為全球最大通信企業的華為開始在物聯網跑馬圈地,希望主導該領域。
面向物聯網領域推出了OceanConnect管理平臺,并推出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Huawei LiteOS,和物聯網芯片結合,寄望該操作系統應用在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水表等物聯網設備。并積極發展5G和NB-IoT等通信技術,致力于打造一個穩健、開放的 NB-IoT 生態系統,推動 NB-IoT 技術創新和商用。
相比硬件廠商,云計算有天然的優勢,物聯網的最終目標是對物理世界進行智能管理,這就決定了他必然需要一個超大規模的計算平臺來支持,云是最合適不過的載體了。
在這一波趨勢下,在物聯網資深專家楊劍勇看來,亞馬遜和阿里云兩大云服務商搶率先占了先機,只因云計算能為物聯網所產生的海量數據提供強大的計算處理的平臺,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
如果把物聯網比作一個沙漏,云計算平臺就是中間連接萬物的狹長通道,具備大規模智能調度的能力。
與此同時,各種設備聯網后,設備產生的數據,如何將數據厘清,挖掘出價值更加重要,至此,這三大云服務商打通了云、端、邊,并通過AI能力助力物聯網應用落地,相比其他企業物聯網落地能力,亞馬遜、谷歌和阿里云在云+AI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于兩大云服務商構建的物聯網應用已無處不在。萬物智聯需要依靠云計算把物理世界抽象到數字世界,因此IoT不僅是連接,更要有計算,只有這樣的互聯才是心連心的互聯。
云計算基礎平臺的價值是物聯網的基礎能力,能夠提供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等行業的共性解決方案。在他的加持下,物聯網將以更加快的速度應用至各個垂直行業,賦能產業內各方快速提升應用與服務的技術水平。通信設備和智能終端擁有領導地位的華為,依托大連接謀劃物聯網,包括各類窄帶物聯網技術、云計算、5G和人工智能等卡位物聯網,爭奪主導權,以平臺和生態加速全社會數字轉型。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芯片廠商、運營商、傳統ICT企業以及云服務商等社會各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清晰,要實現物聯網需要大家共同參與,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各界積極擁抱物聯網,產業也迎來最好時期,特別在巨頭們大力推進下,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開始評估,并加大部署物聯網,預示著黃金時代來臨,而身處物聯網云平臺+數字生態的廠商,能最快形成全場景驅動到全棧技術鏈,再到供需大融合大貫通,直至產業落地 的商業閉環。因此,物聯網云平臺+數字生態的廠商將成為這一波機遇中最大受益者。